栏目:da 查看: 12
见“大谬不然”。
出处:明・张敬修《文忠公行实》:“太师心知其事大缪不然,为解说于上,请以百口保其无他。”
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即“大谬不然”。见“大谬不然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大谬不然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是太史令司马谈之子,在父亲过世后继承父志,继任太史令,从事编载史事兼掌天象历法的工作。武帝天汉二年,李陵带兵五千力战匈奴十余万人,后因寡不敌众,力竭而降,使得武帝大为光火,下令诛其全家。司马迁出面为他辩护,也因而触怒了武帝,被捕下狱并处以腐刑。出狱后转任中书令,决心效法先贤在逆境中愤发的精神,完成太史公书,即现在的《史记》。司马迁受刑后,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写了封信给他,告诉他贤臣应有的作为。司马迁看了后也回信,陈述对李陵之事的观点以及受辱的经过。并说自己一向对皇帝忠心耿耿,努力做好应尽的职责,却发生这种“大谬不然”的事,情何以堪?决定学习屈原、左丘明、孙武等古人,发愤著书,以成一家之言。“谬”是错误的意思,“大谬不然”指事情十分荒谬,错得离谱。后来“大谬不然”演变为成语,就用来指大错特错,与事实完全不符。
01.宋・朱熹〈答韩尚书书〉:“自是以往,其将得以优游卒岁,就其所业而无蹙迫之虑矣!而事乃有大缪不然者,熹亦安得默然而亡言哉!”
a gross err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