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 jia

假公济私

栏目:jia 查看: 10

假公济私的意思,下面是假公济私的详情
  • 假公济私的拼音:  jiǎ gōng jì sī
  • 假公济私的注音:  ㄐㄧㄚˇ ㄍㄨㄥ ㄐㄧˋ ㄙ
  • 假公济私的繁体字:  假公濟私
  • 假公济私的近义词:  损公肥私
  • 假公济私反义词:  大公无私,公事公办
  • 假公济私的组合结构:  abcd 联合式
  • 假:借;济:补益;助。
    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。

    出处元・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
    用法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
    例子现在那些招摇撞骗,假公济私的玩意儿太多了。(欧阳山《三家巷》二六)

    正音“假”,读作“jiǎ”,不能读作“jià”;“济”,读作“jì”,不能读作“jǐ”。

    辨形“济”,不能写作“挤”。

    歇后语 1. 当差放私骆驼 —— 假公济私
    2. 采购员带小伙 —— 假公济私

    谜语 当班时放私骆驼 (谜底:假公济私)

    【释义】

    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的私利。#语本《汉书・卷六○・杜周传》。

    【典源】

    #《汉书・卷六○・杜周传》

    其春,丞相,业上书言:“方进……专作威福,所厚,排挤英俊,托公报私,无所畏忌,欲以天下。天下莫不望风而靡,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,骨肉亲属莫不股栗。威权泰盛而不忠信,非所以安国家也。今闻方进卒病死,不以尉示天下,反复赏赐厚葬,唯陛下深思往事,以戒来今。”

    注解

    [1]典故或见于《后汉书・卷四六・郭陈列传・陈宠》、《后汉书・卷六三・李杜列传・李固》。

    [2]方进:翟方进(?∼公元前7年),字子威,汉上蔡人。少孤,从博士学《春秋》,以射策甲科为郎,永始中擢丞相,封高陵侯,兼通文法,以儒雅缘饰吏事,号为“通明相”。后因政治斗争,被成帝赐诏书自杀,谥恭。

    [3]薨:音hōng,古代诸侯或大官死亡皆称为“薨”。

    [4]阿党:结党徇私。阿,音ē

    [5]横厉:纵横凌厉。形容气势威猛。

    [6]熏轑:熏灼;威胁。轑,通“燎”。

    参考

    ■《后汉书・卷四六・郭陈列传・陈宠》

    臣闻先王之政,赏不僭,刑不滥,与其不得已,宁僭不滥。故唐尧著典,『眚灾肆赦』;周公作戒,『勿误庶狱』;伯夷之典,『惟敬五刑,以成三德』。由此言之,圣贤之政,以刑罚为首。往者断狱严明,所以威惩奸慝,奸慝既平,必宜济之以宽。陛下即位,率由此义,数诏群僚,弘崇晏晏。而有司执事,未悉奉承,典刑用法,犹尚深刻。断狱者急于篣格酷烈之痛,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,或因公行私,逞纵威福。

    ■《后汉书・卷六三・李杜列传・李固》

    臣闻君不稽古,无以承天;臣不述旧,无以奉君。昔尧殂之后,舜仰慕三年,坐则见尧于墙,食则覩尧于羹。斯所谓聿追来孝,不失臣子之节者。太尉李固,因公假私,依正行邪,离闲近戚,自隆支党。至于表举荐达,例皆门徒;及所辟召,靡非先旧。或富室财赂,或子壻婚属,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。

    【典故】

    “假公济私”原作“托公报私”。西汉末年,外戚专政,朝政几乎都把持在外戚的手中,皇帝形同虚设,国势动荡不安,外戚大臣之间明争暗斗,更是时有所闻。当时王莽已有谋篡汉室的野心,他暗中壮大自己的势力,并且一步步地铲除所有反对他的人。翟方进是汉成帝时的丞相,在位九年,兼通文法吏事,治国有方,得到朝野的称颂,号为“通明相”。王莽视其为眼中钉,亟欲除掉他。于是他勾结与翟方进私交甚笃的丞相议曹李寻,捏造了并未发生的天文异象,诬陷翟方进,说这是因为他身为丞相却没有善尽辅政的责任,以致人民的怨言上达天听使然。成帝未详加调查就下诏严加责备,翟方进迫于无奈,引咎自杀。朝中大权从此落入王莽手中。成帝知道翟方进的死讯后,问心有愧,便下令厚加抚恤。这个举动引来与王莽勾结的朝臣杜业的不悦,便上书进谏,说翟方进当权之时,作威作福,结党营私,排挤贤良之士,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的私利,这样的人应该严惩以儆天下,不宜赏赐厚葬。出现“假公济私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人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的私利。出现“假公济私”的书证如元・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,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
    【书证】

      01.元・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,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
      02.明・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一:“是故治人者必先自治,则人有所瞻仰。毋徒拥虚位,而漫不可否,毋委靡因循以纵奸长恶,毋假公济私以伤人害物。”

      03.明・陈汝元《金莲记》第二○出:“我本欲假公济私,谁想他因祸得福,有何面目再见苏公。”

      04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六回:“那一个老羞成怒,就假公济私把他参革,拿问在监,因此一口暗气而亡。”

      05.《清史稿・卷一三三・兵志四》:“于是帮办人员假公济私,百端纷扰。”

      06.《隋唐演义》第二二回:“老夫人却也记得九月二十三日,是嫂嫂的整寿,商议差官送礼,尉迟托公子撺掇谋差山东,假公济私,就与秦母拜寿。”

    【用法】

    语义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的私利。

    类别用在“贪污自肥”的表述上。

    例句

    我们公司不能容纳这种假公济私的人。

    公私要分明,他怎么可以假公济私呢?

    想不到他会假公济私,将募款纳入私囊。

    假公济私会侵蚀国本,此弊要切实防杜。

    长久以来,他假公济私,不知侵吞多少公款?

    在整个赈灾行动中,竟然有人假公济私,真是可恶。

    那些利用公务考察,出去游山玩水的人,不就是假公济私吗?

    这件弊案所以会发生,原来是厂里面的人假公济私,监守自盗。

    abuse the public's trust

    虥(おおやけ)にかこつけて私腹(しふく)をこやす

    prévarquer

    eine Position zum persǒnlichen Vorteil nutzen

    злоупотреблять служéбным положéнием

展开全文
上一组:家常便饭
下一组:家喻户晓
输入字: